人總結:從頭到腳,疼、麻全考慮心梗。雖然稍帶一些夸張說法,但可見臨床中,對于心梗癥狀的警惕性要非常的強。
但今天筆者給大家?guī)淼牟±齾s是「奇葩」中的「奇葩」,一起來看一下吧。
一、頑固性呃逆入院,對癥治療無緩解
患者,男性,68 歲。
頑固性呃逆 4 天入急診,每 4~6 秒發(fā)生打嗝,無其它不適主訴和癥狀(如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嘔吐、呼吸困難、咳嗽、胸痛、心悸、或勞力不耐受),無加重或緩解因素。
既往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吸煙史。
查體:除血壓偏高 155/76 mmHg 外,生命體征正常,其它也正常。
診治經過:予 2 mg 勞拉西泮,肌注 25 mg 氯丙嗪,打嗝未見好轉,胸片、腹部立位片未見明顯異常(排除食管裂孔疝),予以出院,預約內科門診,告知打嗝會自行好轉。
二、心電圖、肌鈣蛋白提示異常
出院后兩天又因呃逆來急診,仍無其它不適主訴和癥狀,肌注 50 mg 氯丙嗪,呃逆只能短暫緩解。安排做了心電圖。 心電圖顯示了一些異常現象,包括:Q 波(II,III,aVF),T 波倒置(I,aVL,V2);測心肌酶譜,肌鈣蛋白 I 高達 4.302 ng/mL。 開始給予滴注肝素,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,并收住心內科 ICU,當晚打嗝癥狀好轉。
第二天在導管室做 CAG:嚴重的冠狀動脈左回旋支遠端狹窄(95% )和第一鈍緣支狹窄(70%),在該 2 個部位植入支架。此外,患者左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 60% 狹窄,冠狀動脈呈右優(yōu)勢型,射血分數為 50%。 患者恢復順利,2 天后出院。
三、心梗、呃逆,有何關系?
1、呃逆的發(fā)生機制
呃逆是一種反射性活動,傳入支由迷走神經、膈神經、胸交感干組成;
呃逆中心位于 C3~C5,連接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,呼吸中樞,膈神經核,延髓網狀結構和下丘腦;
傳出支(迷走神經、膈神經)與聲門和副呼吸肌、肋間肌和前斜角肌有聯(lián)系。
沿著反射弧傳入支的任何地方的刺激可導致呃逆(膈肌陣發(fā)性痙攣,伴有吸氣期聲門突然關閉,發(fā)出短促響亮的特別聲音「咯...咯...」)。
幾乎任何胸部病灶(尤其是心肌梗死)都可刺激迷走神經的胸支引起打嗝。
2、心梗引起呃逆的可能機制
胃腸道應激反應(胃黏膜受到刺激后,興奮迷走神經);
梗死或缺血心肌對迷走神經刺激;
可能伴發(fā)低鈣、低鎂血癥(急性心肌梗死伴發(fā)心衰時利尿劑應用,胃腸道反應及其他因素等)。
鈣離子能夠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,臨床上低血鈣可表現出一系列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;
鎂離子可阻滯鈣離子內流,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從肌漿網內釋放從而降低平滑肌張力,低鎂血癥時,這種抑制作用減弱,使肌張力增高,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。
四、什么時候呃逆需考慮與心梗有關?
1、若呃逆一般只持續(xù)幾秒或幾分鐘,呈自限性,此時可以認為是良性的,也無需特別關注。
2、若呃逆超過數天或數月,頻繁重復,導致失眠、消瘦和疲勞,此時可能是嚴重基礎病理的唯一癥狀,如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病變、肺部疾病、胃腸道疾病、代謝異常、心因性疾病、惡性腫瘤或藥物、心臟病等。應高度警惕!
五、為何心??梢赃滥鏋槲ㄒ话Y狀?
1、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,伴不同程度腦動脈硬化(使大腦調節(jié)功能失靈) 及自主神經功能減退(對疼痛敏感性降低),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感覺和痛覺神經傳導均出現異常,從而造成壞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經僅引起呃逆而無胸痛。
2、此外有研究表明,呃逆在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心室梗死患者中發(fā)生更頻繁。這可以通過膈神經與纖維的主要部分吻合,從右側到達
3、也有研究表明單壁 AMI 與多壁 AMI 的呃逆發(fā)生率有顯著差異,梗死面積大,呃逆發(fā)生率高。心功能越差,呃逆發(fā)生率越高;肌酸激酶越高,呃逆發(fā)生率越高。
4、有研究表明疼痛在高膽固醇血癥患者、70 歲以上患者、女性患者中更少見。
關于心梗的癥狀,大家要提高警惕,尤其是對于有冠狀動脈疾病多種危險因素(糖尿病,高血壓,吸煙,高膽固醇血癥、高齡)的人群,不要想當然,及時做心電圖和心臟實驗室檢查,否則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。
部份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聯(lián)系刪除